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法国开始进入“去工业化”时代,制造业就业岗位从1980年的510万下降到2013年的290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6%下降到10%。
据法国总统奥朗德称,法国工业产值近10年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之多,减少了75万个就业岗位。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则更加不乐观,据称1971年法国工业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6%,到了2013年仅占18.8%,下降了近15%。而来自世界经济论坛的国家竞争力报告显示,法国的国家竞争力排名已远远落在美、日、德等制造业大国之后。
面对伴随“去工业化”而来的工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的持续下降,法国政府意识到“工业强则国家强”,于是在2013年9月推出了“新工业法国”战略,旨在通过创新重塑工业实力,使法国重回全球工业第一梯队。
该战略是一项10年期的中长期规划,展现了法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工业转型的决心和实力。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三大问题:能源、数字革命和经济生活。
该战略共包含34项具体计划,分别是:可再生能源、环保汽车、充电桩、蓄电池、无人驾驶汽车、新一代飞机、重载飞艇、软件和嵌入式系统、新一代卫星、新式铁路、绿色船舶、智能创新纺织技术、现代化木材工业、可回收原材料、建筑物节能改造、智能电网、智能水网、生物燃料和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技术、数字化医院、新型医疗卫生设备、食品安全、大数据、云计算、
防爆电器、网络教育、宽带网络、纳米电子、物联网、增强现实技术、非接触式通信、超级计算机、机器人、网络安全和未来工厂。
在“新工业法国”战略公布后的一年时间里,法国已推出了10项标志性成果:无人机、搭载氢燃料电池的雷诺kangoo电动汽车、外骨骼机器人、智能仿生腿、联网T恤、增强现实眼镜、教育平板电脑、防爆正压柜电脑和新型电动飞机等。
2015年5月18日,法国政府对“新工业法国”计划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新工业法国II”标志着法国“再工业化”开始全面学习德国工业4.0。
此次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优化布局。“新工业法国”计划2013年推出时,曾梳理出智能汽车、机器人研发、新式高铁等34个优先开发项目,近两年来这一计划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广撒“胡椒面”的弊端日益凸显,优先项目太多,反而导致核心产业发展动能不足、方向不明。
此次调整后,法国“再工业化”的布局优化为“一个核心、九大支点”。一个核心就是所谓的“未来工业”,主要内容是实现工业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生产工具的转型升级带动商业模式转型。九大支点包括新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城市、环保汽车、网络技术、新型医药等,一方面旨在为“未来工业”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重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新需求。
这一调整效法德国的痕迹十分明显。首先,法国经济部长马克龙在文件中明确声称,法国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就是能够与德国工业4.0平台“自然对接”。法国经济部也清楚地写下,与德国合作是法国工业升级的一大重点。在法国“再工业化”历程中,这样的表态并不多见。
其次,在具体操作上,法国政府也制定了学习德国的详细路径。根据经济部计划,2015年秋,法国“未来工业”项目正式和德国工业4.0项目建立合作关系;2016年,法国将公布“未来工业”
防爆正压柜标准化战略。对于“未来工业”的宣传推广,法国也将仿照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模式,举办类似的大型活动。
该如何看待法国“再工业化”效法德国这一新动向呢?
第一,它折射出法国在工业领域奋起直追的决心。马克龙表示,目前,法国的工业水平整体上确实被德国甩在后面,在向数字化生产转型和推广机器人使用等方面应该学习德国,法国将以“进攻性”的做法挽回工业落后的局面。
第二,从欧洲层面看,这一做法显然将会加强法德在欧洲再工业化进程中的轴心作用,对其他经济体形成新的竞争力。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张敏认为,法德对接有利于两国在新型制造业的多个领域深化合作。长远来看,法德作为欧盟轴心将引领新的智能化技术革命,推动欧盟保持和提升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对于新兴经济体将是严峻挑战。
第三,对于中国来说,既要看到机遇和启发,也要正视压力,加速发展。一方面,法国“再工业化”为中法合作提供了潜在机遇,在数字化生产、高铁、核电等方面,中法有很多项目可以讨论合作;在如何扶持企业以及进行高层公关等方面,法国的一些做法也值得借鉴。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制造业升级的全球竞赛早已开始,发达国家在全力奔跑,中国制造更须努力占领战略制高点,掌握新一轮竞争的先机。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用IT挽救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