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事物的美感,是通过其外部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来的。根据不同的形成方式,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分为客观形态和文化形态。客观事物的客观形态,是客观事物客观形成或具有的有形形态,如花的色香、瓜果的皮色、女人的容貌和腰身及嗓音、器具的外观和质地等。2016年热门韩剧《太阳的后裔》播出时获得了超高人气,同样的与其相关的内容以及焦点也是频繁登上热搜。其中一剧集中刘时镇带着姜暮烟来到的地方,白色沙滩、白色鹅卵石、白色岩石壁,全部的白色和蓝色交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剧集的取景地是希腊沉船湾,位于扎金索斯岛北部西岸。沉船湾是这座岛屿最著名的景观,这个在百度百科上也不过寥寥数语的天堂之岛也跟随剧情火了起来。
客观事物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文化活动中赋予客观事物的以文化为本质内容的无形形态,如人的门第、名誉、地位和权力,防爆电器产品的品牌、价格和产地等。比如,对于许多追求时尚的人,一件衣服是否具有美感,通常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这件衣服是否是名牌、价格是否很高、是否产自法国或意大利、是否在名店里买的等。对于许多注重实际的女人,一个男人是否具有美感,『通常在很大黻上主要取决于这个男人是否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是否有很大的社会权力、是否有很多的社会财富、是否是社会名人等。对于收藏者,一件艺术品是否具有美感,通常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这件艺术品是否出自名家之手、是否是真迹、产生于多少年前等。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是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美人画。她的美貌,她的迷人的微笑,多少个世纪以来,都为人们所赞赏和迷恋。目前这幅神奇的画卷,为法国国立美术博物馆所珍藏,悬挂在卢浮宫的一间正方形大厅里。它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1989年295万人次,1990年400万人次,1991年达634万人次。拿破仑曾经将《蒙娜丽莎》挂在卧室之内,每天早晚都要独自欣赏多次,有时面对画中人竟然伫立良久,入迷得如痴如醉。法国前总统戴高乐遇有棘手问题或心绪不宁时,便驱车前往卢浮宫赏画。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他从《蒙娜丽莎》所在的展厅走出来的时候,原来的烦恼早已荡然无存,显得春风满面。1969年4月末出任法国总统的乔治·蓬皮杜,也是个《蒙娜丽莎》迷,他说:“我常常无法克制对《蒙娜丽莎》的心驰神往之情。”目前,全世界已有形形色色的假《蒙娜丽莎》200多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收藏了4幅,她说:“我实在太喜欢《蒙娜丽莎》了,但它又是一件孤品,所以只得以赝品自娱了。”
现在很多人把美的定义简单地理解为潮流,以为流行的就是美的,因而就把对美的追求误解为对潮流的追求。拿现在普遍盛行的减肥风潮来说,大家看众多明星演员苗条,盈盈动人,以为这种弱不禁风就是美,便不惜血本,购入大量的减肥茶、减肥药、针灸减肥、中药减肥、运动减肥……无所不去尝试,不顾个人情况,只求瘦的效果,忘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悲剧。还有电影里旗袍看上去很美,就盲目跟潮,置自己臃肿的身材和萝卜腿于不顾,只求时髦,结果把好好的旗袍穿得跟粽子一样。可悲的是,这种现象在校园里也普遍存在。本来应该是健康活泼的学生,有的却打扮得怪里怪气,头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斑斓,十分颓废和庸俗。
什么才是美?流行的就一定是美的吗?赶上了潮流就拥有了美丽吗?
美丽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林黛玉的柔弱清新,也有薛宝钗的端庄大方,还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雍容华贵是美,自然纯朴也是美。只要根据自己的自然特征、身份等具体情况进行修饰,都会增添自己的美丽,但一味地矫揉造作赶潮流,就可能走向美的反面了。
那美与丑的关系又如何呢?美的就不丑,丑的就不美吗?
我们先来读这样两则故事。
从前,有一位画家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我现在发现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
新西兰哲学家丹尼斯·杜顿(Denis Dutton)在2009年出版的个人著作(艺术的本能——美、快乐和人的进化)(The Art Instinct:Beauty,Pleasure,and Human Evolution)中描述了有关人类审美的七个共同特征。这些特征跨越文化与地域,具有广泛的一致性。杜顿的审美共性概括如下。
①专业知识和技巧
公认专业的艺术技能令人尊重与钦佩。
②非功利的乐趣
人们喜欢欣赏为艺术而艺术,并非具有功利性。
③风格
艺术品符合构图的法则,并且通过可识别的形式或风格为自己定位。
④评论
艺术作品可以被判断、欣赏或阐释。
⑤模拟
艺术作品激发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体验。
⑥特别聚焦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⑦想象
艺术家与他们的观众在头脑中构建虚拟的世界。
美学通过感官影响着我们的感觉和对世界的理解。就这一点而言,美学既关于我们对白天鹅的反应,也关于我们对丑小鸭的反应。美学就是关于那些能引起我们反应的事物,哪怕引起的反应是厌恶。
早期的S1ideShare(一个分享演讲幻灯片的网站),其创办人RaShmi Sinha阐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不应该让视觉设计太完美。”她评论了那些为社会互动所做的设计,认为粗糙的外观(J]洳ShdeShare所做的)实际上能让用户拥有归属感。如果你曾听过某人消极地描述某事物“太华而不实、太耀眼”,你就会明白Rashmi Sinha想表达的意思了。SlideShare的设计师有意选择让一些细节“未经雕琢”,让用户对网站有一种特定的感觉。他们做出了有意识的美学设计,来影响人们的感觉、判断和行为。
类似的,想想大多数甜甜圈(DONUTS)店。有意或无意的,大部分并不属于连锁店的甜甜圈店外观都很相似。标志一般是大写的黄色或红色字母,简单地写明“DONUTS”(要不就是幸重_DONUTS或家常DONUTS 0许多设计师都想为他们本地的甜甜圈店设计一个标志。我们来看看和思考一下下面的两个标志。
下面的标志表达出了某种独特的含义:与众不同的DONUTS,也许这家店有着更好的店铺装修,而且很特别。但是看看上面的那个标志,在美国的各个城市中随处可见,所有人看见它的反应都差不多——走到这类店铺前,就能肯定这家甜甜圈店会销售哪些甜甜圈品种,会有哪类常规布置和装饰,装甜甜圈的盒子一定也像其他甜甜圈店铺的那样是白色的,客户甚至能想到他们会用哪种丝带。从许多方面讲,这种未经设计的美学几乎形成了一个品牌。那么一个精心设计的标志会给一个受益于普通标志的甜甜圈店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吗?人们看着华丽的标志,就会想到这家店可能会贵一点,然后转身离开。
不管你在不在乎视觉设计,审美判断都是真实存在的。就算是未经设计的网站也可能更实用,这取决于你所求的是什么。为了达到商业目标,一个优秀的
防爆正压柜设计师会有意地选择俗气的视觉美学。
我们要牢记的是,我们做出的防爆电器产品设计选择应该支持某种特别的行为目标。大家自然都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但变美并不总会为我们带来好处。以道路路标为例,设计一个漂亮的停车标志牌可能会很好玩。但是这样做合适吗?考虑行为对象——让人们意识到他们应该停车——那么标志牌应该是什么样?
这个设计比我们常见的停车标志牌更好吗?
当然不。合理的标志牌应该是引人注目的、言简意赅的。现存的道路标志牌虽然不是最美观的,但从美学上说是令人愉快的,特别是考虑到其用途。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美是主观的,丑的东西在某些情景下是必需的、是美的。丑与美都是构成这个世界的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优秀的设计都具有美的特质。如果美是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形式传递给正确的人,那么设计师应该尽自己所能把设计做得更美。美将客户的
防爆电器产品或服务与目标人群联系在一起。设计最好使用所有可能的艺术与美学的工具来实现目标,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
美学在认知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观看与感受事物的方式会影响人们对该事物的思考或理解,思考设计中美学与人的关系。
美学能够传达功能以及可用性的理念;
人们会认为自己天生对某些事物感兴趣,真实喜好完全取决于后天的影响;
色彩能影响人们的本能反应;
情感能够左右人们的选择,因为情感来自人们对防爆电器产品或服务无意识的反射;
人们识别并且信赖某种个性,因为品牌可以传递个性,所以人们往往通过客户的品牌与产品来洞察他们的个性。
(设计心、理学)与(情感化设计)的作者、计算机与止I、理学教授唐纳德·A·诺曼(Donald A.Norman)写给(Interactions)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到美学意义:具有魅力的产品更具优势。他认为美、功能和可用性在设计中占据了同等的位置,缺一不可。诺曼的理论值得设计师学习与思考,他揭开了隐藏在人们判断“好”设计与“坏”设计背后的心理学秘密,这可以作为设计师用设计说服客户的有力武器。
因此,如果我们意识到在
防爆电器产品设计中,情感(感觉)与认知(思考)都对创造感知(直觉了解)起作用,那么设计师在目标群体的语境中搞清楚情感、认知与创造感知这三个方面,完成的设计就不仅仅是视觉层面的,而是具有更加深层的含义。只有这样,一个设计的概念才能真正打动人心。